close
資訊科技的應用在小學教育萌芽已久,並且已衍生出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教與學的新模式。「電子書包」就是一項正在發展中,而且未來可能有令人欣喜的實驗成果。目前全台灣已有十二所學校正在進行電子書包的相關教學實驗,包括十一所小學和一所國高中。「電子書包」是什麼?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一、 前言:資訊科技新產物--「電子書包」

  一九三○年代電腦的發明改變了人類處理資料的方式和速度,而於一九六九年誕生的網際網路的概念,更讓資訊處理加深加廣,擴大了資訊的範疇,更倍增學習的速度與效率。當然,資訊科技的發展不僅便利人類的生活,也改變了學習的方式--不論是成人或學童。

  「電子書包」就是一個資訊科技創新之下的產物。自從「電子書包」一詞被提出來之後,這個結合新科技的酷炫名詞曾經帶給許多關心資訊教育者熱切的期待。然而,亦有許多憂心忡忡的教育者和家長擔心運用「電子書包」會過度強化電腦在教育上的角色,並因此而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是,在無法窺知「電子書包」的意涵與全貌時,對於「電子書包」妄下斷語都只是以偏蓋全的個人想像,因為在還沒有看到終點與全景時,「電子書包」是有無限可能的。

二、變動中的「電子書包」意涵

  從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電子書閱讀器、PDA、WebPAD、平板電腦……輔助學習的資訊工具一再推陳出新,不過都只是工具性角色,僅是一種輔助學習的數位/行動裝置。因為如果沒有數位化的內容和教材,加上適用的軟體和系統平台、更人性化的學習介面、更方便的網路傳輸環境,這些設備始終只是一台硬梆梆的機器罷了,距離「電子書包」的概念還有一大段距離。

  「電子書包」之所以帶來許多爭議,原因之一在於「電子書包」這個名詞還沒有一個明確且被大眾認同的定義,而且在教育上的應用(IT)並無太多經驗可依循,即使美、日、香港等國皆有類似的教學實驗,但是實行的對象和方式都不太一樣,因此到底什麼是「電子書包」,至今尚未有一致的共識。

  在二○○二年二月時,台北市南湖國小率先實驗電子書包教學,當時傳播媒體所披露的「電子書包」為「一種以行動裝置(如Webpad或Tablet PC)為載具的教學工具,可以免去學生背負過多紙本讀本之苦」。而香港則定義「電子書包是指儲存學習資源的電子工具」(香港教育統籌局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302/26/0226151.htm )。這兩種概念把電子書包定義為「老師的教學工具」和取代「學童書包」角色;或者視為儲存資料的設備(例如磁碟片、硬碟都是電腦的儲存設備之一)。這兩種定義都有「儲存」的含意,但如果說學童書包是存放學生的課本、鉛筆盒、字典等學習資源的袋子,那麼「電子書包」是不是把這些原本裝在書包裡的各式物品予以數位化後,再裝到一個行動工具裡(例如電腦)?

  事實上,電子書包的應用牽涉到行動裝置、作業系統、應用教材、無線網路傳輸等技術,並且也需有傳統學習所需的功能,例如多媒體教科書、筆記本、鉛筆盒、以及行動裝置本身所延伸出來的應用功能,必須具備多元豐富的應用才堪稱為「『電子』書包」。例如,以可以手寫輸入、具無線傳輸的電腦為行動裝置,加上教學系統、數位化教材、並搭配電腦本身的學習與應用功能,而且讓學生的「電子書包」可以背回家,延伸學生使用電子書包從學校的學習到課後,應能加深與加廣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見概念圖)。所以電子書包不只是老師教學的輔助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

三、現行實施電子書包學校之概況

  目前台灣進行電子書包相關實驗的學校已達十二所之多,包括台北市的南湖、三玉、萬芳、西門、大湖國小等五所,宜蘭縣梗枋國小、桃園縣的楊明、大業、山腳三所,彰化縣永靖國小、台北縣康橋小學。如果加上台北市的大同國高中,目前台灣已有十二所學校正在進行電子書包的教學實驗。

  國科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之下的子計畫之一,在二○○二年二月由台北市教育局與中央大學共同合作「電子書包在教室教學上應用實驗」,開始在南湖國小五年級三個班級試辦,學生使用電子書包(WebPad)上課,例如上網查資料、分組報告,而教師可於課前把數位教材、測驗等編輯成教學教材,在課堂上利用電子白板教學,讓學生分組討論與發表意見,師生間並進行線上即時評量等。相關的教學應用於二○○二年六月的電子書包國語科教學觀摩已見初步成效。由此可知,數位學習發展計畫下的電子書包部分,其含意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也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

  由於已初具成效,實驗學校陸續加入北市、宜蘭、桃園等多所小學,且原本以WebPad為學習工具,現階段已有學校使用平板電腦(Tablet PC)。這些學校均是以教室內師生的教與學互動為主,採用中央大學學習科技中心研發的「數位教室環境」(Digit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DCE),建置成一個高互動的學習環境,因此實驗使用的行動裝置也從「電子書包」名詞調整為「行動學習輔具」。至於彰化的學校則是由私人企業贊助WebPad行動裝置和教學系統。

  九十二學年度上學期,台北縣的私立康橋小學也進行電子書包實驗,採用平板電腦作為師生教學與學習的行動工具,且落實電子書包的概念,讓學生把電腦帶回家,將學生的學習場域由教室延伸到家裡,除了國語科,並加入數學、社會等學科,讓學生透過電腦查資料、作筆記、寫習作、評量練習、分組學習等,學生把作業上傳給老師,老師線上批改作業,並讓學生可以互相觀摩,展現豐富的教師教學創意與學生的多元學習( http://www.cbps.tpc.edu.tw/class_web/92/5-5/_private/index_01.htm),這學期康橋小學並引進中央大學學習科技中心的DCE系統,加入教室內的師生互動,讓「電子書包」的展現更多的概念與元素。

四、發展中的電子書包

  雖然電子書包的發展與概念尚未有定論,但是由各校陸續投入與展現出來的實驗成果,讓國民教育階段推動的資訊教育,包括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資訊科技輔助學習展現了更多元的學習模式。雖然實驗成果還未告一段落,但是相信投入的各項資源與學校老師們源源不絕的創意,未來能讓「電子書包」的作法更成熟,並能廣為應用。

電子書包可能的發展範式、現行各校電子書包發展的幾種作法、以一所學校現階段電子書包發展成果為例….礙於篇幅無法詳述,本篇僅能就現況說明而已……

作者:陳淑純
發表期刊:康軒教育雜誌36期、(香港)現代教育通訊「背著電子書包上學不是夢」
發表時間:93/2/29(康軒教育雜誌36期)、93/6(香港現代教育通訊)
http://www.knsh.com.tw/edu_info/epaper/contents/036/index.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x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