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米迪亞看新聞NO.6:訊息像連續劇?十二年國教搬上媒體舞台!

為什麼最近媒體好像都一窩蜂地報導「十二年國教」的新聞呢?難道社會上剛好沒發生其他重要的事情了嗎?

BOX:你的觀點是?
是不是剛好這時候只發生這件大事?
和很多事件比較起來,這件事情相對而言比較重要。
和大人、小孩都有關係,影響到太多人,所以媒體要報導。
這項政策比較難懂,所以媒體一直報導。
因為疑問太多,媒體還要訪問很多學者專家的意見。
其他

主文:米迪亞看新聞
 近來,關於十二年國教的新聞在媒體上沸沸揚揚好一陣子,每天媒體都會報導教育部的新政策和作法,還有許多人對政策的看法。

媒體像民主肥皂箱
 媒體有一段時間連續不斷的報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新聞,電視和報紙幾乎每天都會有相關的新聞,還有談話性節目、媒體投書等報導。媒體充斥著各種對十二年國教的贊成、反對、建議、疑問、求證、爭辯、解釋、陳述……的各種聲音。

 媒體有時就像民主肥皂箱,只要站上肥皂箱的人就可以高談闊論,各陳己見。在這個新聞事件中,參與討論的人除了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和各學者、專家之外、還有學校教師、家長等。有些人還提出疑問,希望政府在制訂政策時,能關注一些可能被忽略的問題。媒體像民主舞台,讓政策在媒體上討論與辯論,使政府能瞭解民眾的想法。

媒體是傳播與溝通者
 因為十二年國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所以複雜的、專業性高、牽涉的層面較廣的問題,都需要較長時間的蒐集民意、討論與辯論,才能釐清問題,制訂更妥善的政策。因此形成「政府制訂新政策→媒體報導內容→媒體訪問民意→政府釋疑或調整政策→媒體再報導新政策」的循環(此處可繪圖表示)。這個過程,就形成各種意見在媒體上溝通、喊話、辯論、陳述、解釋說明等,而媒體也在其中扮演傳播意見和溝通的角色。

 媒體除了蒐集和反映民意之外,有些媒體會把政策內容做成對照表格,或把政策發展列成「大事記」,讓民眾更瞭解政策的來龍去脈呢!

BOX:米迪亞放大鏡
 媒體可以充分的傳達政策的內容與多元的聲音嗎?當各種意見在媒體上大各陳己見時,你我的聲音是不是也在其中受到關注呢?
媒體對同一事件大量報導,不表示政策內容有被民眾充分瞭解。民眾不能把媒體當作唯一的資訊管道,還必須透過各種管道(例如政府網站、學校等)多方蒐集意見,並能有自己的想法。
媒體只能呈現少數人的聲音,當少數人的意見重複在媒體上曝光,也時會讓民眾誤以為多數人都這樣想。因為「媒體的篩子」(新聞價值和採訪網絡)無法遍布全臺灣,因此媒體僅能呈現冰山一角而已。

BOX:大胃王的選擇—媒體的排擠效應
 大胃王今天的晚餐有一百大盤可口的美食,但是小明只有一小時的享用時間,而且大胃王的胃可不是無限大的。如果你是大胃王,你會選擇先吃哪些食物?是喜歡吃的、沒嘗試過的、營養價值高的、容易飽足的、纖維質多的、看起來好看的、比較不會胖的口味……?
 全台灣每天發生各種新鮮事,但是當新聞媒體把媒體的篩子集中火力地選擇同一件新聞,並派遣較多的記者去採訪,勢必會忽略其他正發生中的事件。因為媒體的人力有限、新聞版面和播出時間也有限,無法同時蒐集各種事件,只能篩選出媒體認為重要的議題,因此會排擠掉其他的事件,這就是媒體的「排擠效應」。而之後又會發生其他更新的事件等著媒體去採訪了。
 就像大胃王也無法同時吃掉一百盤食物,當胃裝不下了、時間到了,其他的美食也只能放棄了。而其他沒吃下的食物,到了隔天也餿掉不能吃了呀!

BOX:米迪亞動動腦
 ◎媒體報導量越多,質必然越高嗎?
 媒體一直報導十二年國教的新聞,你現在搞懂了「十二年國教」的基本政策內涵嗎?試著訪問你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請教他們所瞭解的未來「十二年國教」和現在的「九年國教」有哪些不一樣呢?雖然媒體的報導「量」很多,但是你們都瞭解這些政策內涵的「質」嗎?
 此外,你和周遭的朋友關心十二年國教這個議題嗎?你認為十二年國教的學區應該如何分配?你心目中的十二年國教應該如何實施?你覺得這個議題的難度和複雜度會高嗎?是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提供解決的方案呢?

和「米迪亞」聊聊天:互動信箱
 有什麼心得、想法、疑問想和米迪亞分享或聊一聊嗎?歡迎大家加入米迪亞的陣容,有空來敲一敲米迪亞的信箱(talktomedia@gmail.com)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x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